江苏电大沛县学院 刘培强
中央强调,强国必须先强教,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和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三大战略目标。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核心是建设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成员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的社区。新时期为电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基层电大直接和社区紧密相连,电大资源是社区教育资源库的重要来源,基层电大如何在社区教育资源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的系统、技术、资源和服务等优势,全面开展全民学习教育活动。如何面向社区、依靠社区、服务社区,促进社区教育及其它活动的开展,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社区教育新模式是当前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作用 (一)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目标一致 社区教育以社区成员为教育对象,满足社区对各类人才的广泛需求,实现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在更多层次、更广泛领域里为社区成员提供学习机会和条件,更加直接有效地促进社区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的一种区域性教育活动和过程。十七大报告把远程教育和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也是把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联系起来,这正是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相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出发点。中国社区教育的基本问题是专业化建设、资源的利用和政策保障。而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以及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已改变着人们的学习观念。 (二)电大教育与社区教育有效的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的“无缝链接” 普通高校毕业生从大学校园走出来,回到社会,许多人发现不再有天之骄子般的尊重,甚至企业不接受他们。他们所学知识内容和应有的能力似乎也无法适应这个社会。这反映出,普通高校不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革将存在与社会脱节的危险。相反,电大面向在职成人,没有把学生集中到校园里,而是在社会的各行业中。因此,从与社会紧密融合的程度看,电大是有比较优势的。电大融入社会的比较优势,为电大向社区延伸创造了条件。国家新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纲要颁布营造了社会新环境,电大需要适应变化,把握机遇。有效的实现了教育与社会的“无缝链接”。 (三)基层电大在社区教育中的资源优势 目前社区教育各地发展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政府对社区教育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而社区教育又是一项涉及基层民生教育的大事。基层电大所独具的开放优势、区位优势、方便优势以及较为成熟的网络、资源、平台等技术条件,为深入推进社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新形势下县级电大应该成为社区学习中心,努力为多元化的社会成员,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终身化的学习服务 二、沛县学院开展社区教育的实践 沛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沛县学院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成立了沛县社区学院,沛县学院作为农民身边的大学,退役士兵移动的大学,企业职业培训的大学等长期以来为沛县人们提供着各种各样的终身教育服务。在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社区教育发展内涵不断丰富的新时期,沛县学院承担着更加丰富的使命。 (一)发挥电大开放教育优势服务农民“双提升”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沛县学院积极开展新农民技能学历双提升工作,依托各镇成教中心校和省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在各成教中心校设立办学点,并与农林局、安国镇政府合作设立培训班,全县共设立教学点15个,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前农民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专业和课程,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教学计划和大纲,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因材施教,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参培学员遍布全县各个村镇。培训班采取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面授和自学辅导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每个月平均集中授课4次,并根据农忙农闲适时调整。并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三棚”(菜棚、菌棚、鸭棚)进行技术指导,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朋友的一致好评。2009-2010学年,学校设置了农村实用电工、农业经济管理、农村科技信息、农机维修、养殖种植、园艺技术、畜禽养殖等双提升培训专业,圆满完成了近3000人的双提升培训任务,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科技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依托开放教育优势开展退役士兵培训 沛县学院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前退役士兵的特点,科学编制教学计划,构建“理论课以实用、终身教育为原则,技能课以实践、实训为主体”培训体系,着重帮助退役士兵尽快掌握技术技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沛县学院根据退役士兵学员的文化水平、自身特点和就业需求,充分利用开放教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教学模式,制定相应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计划、大纲,采取学分制、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等模式,学院设置了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建筑施工与管理、财务会计、计算机信息管理、家用电器维修和车工技术等7个专业,凡在我校参加2年以上培训的学员,将额外享受汽车驾驶培训和考证的免费服务。2008年至今,已经对 529多名城市退役士兵和农村退役士兵进行了职业技能培训,有98%以上的参训人员取得了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他们中的许多人当年就被各类大中型企业所录用。沛县学院为沛县经济的跨越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三)建立企业联谊丰富社区教育资源 学院坚持“瞄准市场,设好专业,突出实用,办出特色,服务社会”的培训思路,与当地企业联谊,结合地方区域产业结构特点,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用工的需求,有效利用院内外实训基地和学院骨干专业,形成以计算机、电子、机电、数控等培训专业为龙头的培训品牌。学院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积极开发网上培训资源,及时获取培训技术知识和就业信息,实现培训手段和管理的现代化,使职业培训赋予了现代化远程教育特点,为学员接受终身技能培训打下基础,提高了他们的技能适应性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还通过网络传送到沛县每个联谊企业,供企业组织员工集体学习。学院也把联谊企业的具体需求进行分类汇总,建立用工需求档案等,及时为当地企业培养实用性人才。建设的企业教育培训资源,已经为当地企业社区居民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四)借助开放教育创新社区教育模式 沛县学院在创新社区教育模式方面,学校独辟蹊径。面对基层电大被撤并和当地行政事业、企业单位学历教育基本普及的严峻形势,学校把目光投向了开放教育市场份额较低的乡镇。学校依托乡镇中心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在当地设立了电大分校。自2008年以来,沛县学院先后在全县15个乡镇地设立了社区分校。完成了对全县15个乡镇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的干部的轮训,举办的三期沛县残疾人创业之星、自强模范培训班,累计培训400余人。与各地居委会、敬老院建立起了巡教、送教制度。每学期学校都组织教师深入15所社区分校,送教上门、答疑解惑。由过去“点对面”的集中辅导变为以方便学生学习为主的“点对点”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切实促进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中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增强了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使学员真正感受到“足不出户上电大”的轻松。 三、后电大时期发展社区教育的思考 广播电视大学在社区教育发展的作用已经显现,后电大时期广播电视大学要发挥更大的作用,一方面要有赖于政府的信任和支持,一方面更有赖于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追求。 (一)政府在社区教育发展中的作用 尽管社区教育自下而上发自基层,但毫无疑问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是主导性的。由于社区教育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政府统筹领导、全社会的广泛参与,但就沛县学院开展的工作来看,工作往往是教育部门在唱独角戏,缺少牵头和协调部门,工作关系没有理顺。尽管沛县社区学院是沛县县委县政府下文批准的,在经费和编制上予以保证,但在社区大学经过专业培训后颁发的证书,社会及行业部门还不能认同。社区教育的公益性要求政府承担着相当多的职责,但服务性政府的建设要求也要求政府的领导和管理要日趋“有限”。各级政府应当进一步认识到电视大学在地区社区教育发展中可以发挥的重要作用,从理念和行动上重视整合电视大学的系统资源。要对电视大学开展社区教育工作加强指导,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并进行一定的经费资助。 (二)基层电大应适应社区教育发展 电视大学具有优势,但不意味着可以按照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工作方法开展社区教育工作,而应该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努力创新,开创社区教育工作新局面。 1.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升社区教育理论研究 社区教育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尚没有形成可以普遍遵循的规律,有相当多的领域需要社区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索。基层电大应当统一工作理念,明确思想,正确认识到参与社区教育发展会给电大发展带来良好的社会影响,带来持久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基层电大开展社区教育工作,首先要加强自身队伍的内涵建设,首先对自己进行培训,提升电大教师和其他人员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能业务能力,以适应社区教育工作需要。其次基层电大要重点研究信息化条件下社区教育发展模式,丰富居民网络学习内容等等,这些都是社区教育发展需要先行探索的理论课题。电大教育向社区教育延伸,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教育的开展无疑需要不断开动脑筋。只有充分发挥智慧,社区教育才能找到较好的实现途径,社区教育才能取得实效。 2.建设网络学习平台,探索社区教育信息化发展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终身学习网络大平台,集成、传送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这是社区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基层电大应当依托现有技术优势,努力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信息化平台。但同时,要认识到基层电大现在信息技术的使用对象一般是学历教育的学生,有着较高的信息使用水平。而社区教育对象包括各种人群,使用者的信息技术水平有很大差异,基层电大在建设社区教育学习平台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使用需求和使用能力,提供可及的服务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