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是我国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步伐的加快,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面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尤其是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专业结构的调整、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社会对人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新要求以及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等,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观念、知识、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迫在眉睫。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全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促进我校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根据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结合我校职业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以《教师法》、《职业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以及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加强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中青年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坚持数量、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方针,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敬业奉献的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需要的高质量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
二、具体工作目标:
1、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职业教育法》及岗位设置办法,根据县情和学校实际,逐步形成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管理制度体系框架,使教师的任用考核、培养培训等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2、教师队伍规模适度扩大。按照有关文件规定精神,积极调整充实学校教师队伍,到2015年专任教师人数达到目的315人,全校平均师生比达到适当比例,使教师队伍的数量满足我校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3、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改善。在学历方面,到2015年,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研究生学历达到7%,在职称方面,2015年,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30%,中级职称教师比例达到55%,
4、教师队伍建设特色明显。到2015年专业课教师在教师总量中的比例要达到60%左右,每个专业至少要有25—30名专业课教师;兼职教师的比例一般不少于15%,实习指导教师全部取得中级工以上的专业技术等级证书;“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2013年新培养双师型教师10名,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名,学科带头人4名;2014年新培养双师型教师15名,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名,学科带头人6名;2015年新培养双师型教师15名,县市级以上骨干教师10名,学科带头人6名。
5、教师队伍信息技术培训不断加强。加大计算机培训力度,在教师中实施计算机等级考核制度和合格证书制度,到“十二五”末,50岁以下的教师全部都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50%的教师取得国家计算机二级以上等级证书。
6、教师师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全社会的道德楷模。
三、主要措施和工作重点: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适应职业教育的新变化。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观念是先导,关键在教师,首先要解决教师观念更新的问题。要继续组织广大教师学习素质教育理论,深入开展素质教育的研究活动,增强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意识,自觉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应学生需要,改进教学方法。要尽快从传统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思想道德素质为灵魂,科学文化素质为基础,专业技能素质为主干”的素质教育观念。有计划地安排全校性的专题讲座,观看素质教育经验的录像片。教师个人可采取自学,教导处、教研组也要有计划地安排集体学习。学校不定期的收集下发有关素质教育方面的资料。通过素质教育学习,广大教师要探讨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创建现代教学新模式。按照“明确目标——教给方法——指导实践——引导答疑——师生评价”的教学程序构建“导学式”的教学模式,既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也能形成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坚持为教师创造健康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安宁舒适优雅的生活环境和开拓进取成才的工作环境,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
2、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一是深入开展“铸高尚师德、练过硬师功”的教育活动,引导教师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升教师职业道德水准,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达到养成师德、提高师能、铸造师魂、以德治教的教育目的。二是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展示教师整体精神风貌。评选表彰“师德标兵”,大力宣传教师中严谨教学、精心育人、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勤廉兼优、德才兼备的生动事迹,大力弘扬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营造我校师德建设的舆论氛围,以弘扬正气,树立教师队伍高尚人格,优化教师群体;三是制订并不断完善师德建设的考核和监督机制,实行向社会承诺、师生双向承诺、师德宣誓为主要内容的师德承诺制,实行领导评议、教师之间评议、学生评议、家长评议为主要内容的师德评议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师德与教师评优晋级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师德奖惩制,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进一步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四是把师德教育与教师继续教育、学校常规教育和各种专题教育结合起来,促进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同时积极开展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伦理道德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系统培训,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建立竞争机制,深化管理体制的三项改革,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1)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完善各级教师岗位职责,落实考评制度。(2)聘任制。用人机制体现优胜劣汰。(3)分配制。校可支配收入的分配,要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在深化三项改革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下功夫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校将每年以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承担全省、全国性科研课题,参与学科教材建设,参加短期进修,参加学术研究会议和讲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将有一定理论素养、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推到专业建设和科研的前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4、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着力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今后几年,学校要把教师培训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制定有关教师培训工作的规定,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重点地安排好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一是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支持并要求部分青年教师在职攻读本科学历和研究生学历。二是采取“校外进修与校内培训相结合,脱产学习和业余自修相结合”的方法,以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并重,理论与实践统一,按需培训、学以致用、注重实效为原则,安排好每年的教师培训工作,并把教师培训、知识更新等指标,更突出地体现在教师考核之中。三是组织教师参加短期研讨班、单科培训等多种形式的进修班,鼓励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改革的实践,积极开展校本教材的开发。四是开展专项业务技能培训。通过专业培训、系列讲座等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教师逐步成为教学的“多面手”。对专业课的教师要进行《职业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方法论》等教育基本理论的培训;对基础课教师要进行学校所设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培训,使他们能承担起1--2门主干课和专业课教学工作。对于一些肯钻研学习的教师,要定期选送到外校进修学习,为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创造条件。在校内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创造学术气氛,并提供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场所和经费。五是组织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学校要把培养教师运用现代化设备的能力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建立培训学习、实际操作、定期考核、服务教学的培训制度。为引导广大教师及时转变观念,更新手段,提高效果,每两年开展一次教学比赛活动,教师全员参与,通过预赛、决赛打造精品课件,有所突破创新,既展现个人教学特色,又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思考,使教学质量不断跃上新台阶,以推动全体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自觉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五年内,全校教师必须人人学会用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等设备辅助教学,彻底改变“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方式。六是积极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深入基层、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尽可能多地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复合型教师方向发展。
5、实施“名师工程”,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一是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按照师德水准、学历水平、智能结构、教学能力等标准培养教师。学校给重点培养教师创造良好的成才环境,提供各种机会,优先送培,委以重任,优先安排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及生产实践研究。同时,要结合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让他们承担学校的教学研究、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专业改造、科技创新和课题开发等方面的工作,以提高他们的和素质,造就出一批在本校或本地区有影响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在评先、晋升职称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二是按照《课堂教学评价办法》,开展“教学能手”评选工作。每年组织一次课堂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分层次、分专业进行选拔,对获得校级以上“教学能手”的教师,学校进行表彰奖励。三是着力培养双师型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技术过硬的教师才能造就出技术过硬的学生,为此,要开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的系列达标活动,对技术不过关的专业课教师限期达标,对技术达标的教师择优上岗。四是突出抓好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工作。建立青年教师岗前培训制度。新入校的青年新教师在上岗前要进行一周时间的培训,培训由教导处等相关部门负责。主要内容是请学校领导和老教师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讲教师的职业道德,讲学校的《教学管理规范》,讲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介绍学校的基本情况、看学校办学成果成就录象片、参观校园和各部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和参观,使新教师加深对学校的了解和认识,对学校教学工作有个初步的印象,能初步懂得教学工作的基本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建立导师制度。在学科相近的范围内,采取双向选择办法,请师德高、业务强、身体好、育人有方、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成师徒对子,因材施“培”,“导”学相长。导师从掌握大纲、运用教材、编写授课计划及教案,到上课、辅导、批改作业、考核各个环节都对青年教师精心指导,传授经验。
6、设置兼职、流动教师岗位。积极聘请其它高校、其它单位的高水平人员到校任教,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作用。
总之,“十二五”期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思想与业务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使用与教育并重的方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的具有现代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科室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五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