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让生活更美好
|
【作者:】【发布时间:2011-11-21】 |
|
上海世博会是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一次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它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同样,良好的班级氛围,也可以让学生生活的更美好。
一、班级个性主体的和谐共存
城市多元文化的融合:城市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促进多元文化和谐共存的文化战略,并兼顾融合之中的个性,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一环。新时代下的班级管理也应让学生的多元智力和谐共存。 人具有多元智力(霍华德?多得纳),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个学生都有他的内涵:有的细腻,有的粗放;有的外向,有的内敛;有的亲近,有的封闭;有的光彩照人,有的朴素平凡。宋代思想家程颢曾说:“圣人教人,各因其材。” 在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有长远的战略目标,在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同时,更要为学生搭建一个有利于展示个性的平台,推行个性化管理,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因此,班主任要在和而不同的教育理念下,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赏识学生的独特体验,并发挥群体的鼓舞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进取精神,促进多元智力和谐共存。那么你将会改变一个学生的未来生活,甚至是一生的命运。
二、班级良好文化氛围的营建
城市经济的繁荣: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和创业越来越成为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的创新能力更多来源于人与人之间富有创造性的互动,创业能力更多地植根于鼓励创业的文化传统。作为班级建设的主导者——班主任,要善于营造班级良好的文化氛围,并在互动中提升专业知识和能力。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土壤,班级文化有着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的功能,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教育环境对教育作用。我在担任服装班班主任时做过如下尝试:通过黑板报展示学生的设计、绘画、书法、文采等;通过小发明、小制作等作品展示区,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通过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专业知识、技能提升、班级管理中特别想说的心得和感想自由挥洒出来,与同学分享、交流;通过语言和形体相结合的演讲介绍服装面料款式,流行趋势,颜色搭配和礼仪规范;通过情景小品模拟招聘现场,设计招聘问题,让学生锻炼回答策略、技巧;通过“就业后当自己的意见与主管领导发生冲突时,你该怎么办?”等问题组织辩论赛。这样的文化氛围显然有利于专业知识的增长,创新意识的培养和技术能力的增强。
三、班干部队伍的重塑
城市社区的重塑: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城市人最通常生活空间形式。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健康和谐的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下,班干部队伍的重塑必须具有以下特征:合理的管理体制、坚定的服务意识、正确的自我认识、深厚的班级凝聚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学生才是班级的主人,尝试让学生变成“教育者”要成为教师的责任。只要你给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管理理论自我设计,在自我管理中进行自我教育,必能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优化。如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我在教育班干部树立公仆意识,强调班干部并不存在什么特权,主要是为班级同学服务,应更多地承担责任的基础上,让全班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给不同性格特点的学生以施展才能的机会。在这种新型的班级管理机制中,每个学生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学生第一次形成了正式的制度化的地位差异,权威服从观念,体味着伟大、成功、肯定、希望、荣耀,同时也体味着平凡、失败、否定、失望、失落,进而正确认识自我,并充分肯定自我。《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学生在管理和被管理之中,不仅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的责任感,更增强了班级凝聚力。这正为学生步入社会并适应社会规则打下重要的社会化基础。
四、班级和社会的互动
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自从城市诞生的那天起,城市和乡村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就是相互依存的。职校学生的发展方向是就业,因此在班级生活时了解社会、涉足社会、与社会互动是必不可少的。
江泽民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不能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叶澜教授也曾说过:“互联网给我的震动不在于技术,而在于它的机制:因互动而生成,因生成而更新,因更新而呈现出生命特征。”学生,更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班级生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人生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理念、新体制、新创造充分展示的平台。有理由相信,通过科学的班级管理,让学生拥有科学的知识、专业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创业的信念、创新的意识、强烈的时代感。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营造一个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最让学生终身受益的班集体,既能让职校学生在班级中生活的更美好,又能在步入社会后营造更美好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