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十五”期间,坚持改革开放,锐意进取,历经图治,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和谐高效的发展之路,取得了辉煌的办学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现已成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为深入贯彻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到‘十一五’末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指示精神,“十一五”时期,学校将紧紧抓住我国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江苏实施“科技兴省”、推进“两个率先”的新机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加快学校基地建设和专业建设,使学校成为“省内一流、国内有影响”的新型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此,学校根据校党委提出的“质量立校、科技强校、特色兴校、和谐发展”的办学思路,结合学校各项工作的特点以及“十五”建设与发展的成果和经验,特制订《沛县职业教育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并作可行性论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平安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以产教研为主要过程,以创造效益为主线,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本省,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教育,为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教师为主体、课改为手段、育人为根本,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以培养具有丰富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急需的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目标。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内涵发展与扩大办学规模相结合,招生与就业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综合发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层次,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本地区、本省乃至全国特色鲜明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
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思路
到2010年,学校应实现以下目标: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办学条件在现有基础上得到明显改善,办学层次、专业建设、课改成果、教学质量、科研创新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显著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位居全省职业教育前列,学校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竞争实力明显增强,成为苏北、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成为“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为创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作好基础性准备。
“十一五”期间,学校应遵循以下发展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机遇意识,以改革求发展,以创新求发展。充分认识本省、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学校实际,坚持走产教研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根据社会的需要办学,努力形成本校的特色。稳步发展规模,发挥办学整体优势;调整优化课程结构,理顺学科专业关系;注重学生实践,提升教学科研水平,讲求办学效益,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的活力,使学校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艰苦奋斗、奋力拼搏,到2010年,力争把学校建设成省内示范名校,实现学校在新世纪前十年的跨越式发展。
三、主要任务及措施
(一)办学规模:
“十五”期间,沛县职教中心在加强学校基础建设和专业的同时,立足现实和自主创新相统一的发展观,着力于“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努力抓好学校整体形象建设。通过积极倡导以学建德,着力构建学习型的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用求真务实的作风规范教职工的教育教学行为,强化学生的品格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社会、家庭和人生,使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有中职各类教学班52个,在校学生3200人;有各类在校短期培训学员1060人。
“十一五”期间,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办学能力,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本校的办学规模如下:一是扩大中职教学规模,建成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二是和有关高校联合办学,建立沛县校区,招收3-5个高职专业,至“十一五”末期,达到10个班,高职在校生600人左右的规模,努力创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全校在校生达5200人以上。
中职、高职全日制学生规划表
单位:人
年份 |
毕业生人数 |
招生人数 |
在校生人数 |
合计 |
中职 |
五年制高职 |
三年制高职 |
合计 |
中职 |
五年制高职 |
三年制高职 |
2005年(现状) |
875人 |
800人 |
800人 |
0 |
0 |
3200人 |
3200人 |
0 |
0 |
2006年 |
977人 |
1500人 |
1400人 |
100人 |
0人 |
3720人 |
3620人 |
100人 |
0人 |
2007年 |
1435人 |
1500人 |
1400人 |
100人 |
0人 |
3780人 |
3580人 |
200人 |
0人 |
2008年 |
775人 |
2000人 |
1800人 |
150人 |
50人 |
5000人 |
4700人 |
250人 |
50人 |
2009年 |
1400人 |
1800人 |
1500人 |
200人 |
100人 |
5100人 |
4600人 |
350人 |
150人 |
2010年 |
1400人 |
1800人 |
1500人 |
200人 |
100人 |
5200人 |
4650人 |
400人 |
150人 |
说明:五年高职三年后转入联办高校;三年高职,二年后转入联办高校。
沛县职教中心作为沛县唯一的职业教育基地,要始终坚持为现代农业、现代农民、现代农村服务的思想,立足于县情,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十五”期间平均每年培训人数达2500人以上,在“十一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拓宽培训思路,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范围,力争每年培训3000人以上。
非学历教育学生规划表
单位:人
年份 |
招生人数 |
每期在校生人数 |
合计 |
三个月 |
六个月 |
一年及以上 |
合计 |
三个月 |
六个月 |
一年及以上 |
2005年 |
2560人 |
1662人 |
520人 |
378人 |
1060人 |
420人 |
262人 |
378人 |
2006年 |
2760人 |
1700人 |
620人 |
440人 |
1240人 |
500人 |
300人 |
440人 |
2007年 |
3160人 |
1900人 |
720人 |
540人 |
1500人 |
600人 |
310人 |
540人 |
2008年 |
3560人 |
2100人 |
820人 |
640人 |
1650人 |
600人 |
410人 |
640人 |
2009年 |
3600人 |
2200人 |
800人 |
600人 |
1650人 |
650人 |
400人 |
600人 |
2010年 |
3800人 |
2400人 |
800人 |
600人 |
1650人 |
650人 |
400人 |
600人 |
(二)师资队伍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校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思想与业务并重、教学与科研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使用与教育并重的方针,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学科配套、实践能力较强、具有现代素质的师资队伍。
1、坚持为教师创造健康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和开拓进取成才环境。加强领导班子和教师队伍思想观念现代化教育,强化师德修养,重塑教师的价值观和学生的人生观,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2、建立竞争机制,深化管理体制的三项改革,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1)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完善各级教师岗位职责,落实考评制度。(2)聘任制。实行全员聘任制,用人机制体现优胜劣汰。(3)分配制。学校可支配收入的分配主要用于评优评先和绩效考核奖励,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在深化三项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与使用,下功夫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学校将每年以一定的专项资金,通过承担全省、全国性科研课题,参与学科教材建设,参加短期进修,参加学术研究会议和举办公开课示范课等形式,将有一定理论素养、一定科研能力和教学经验的教师,推到专业建设和科研的前沿,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
4、重视和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建设。对青年教师常抓三种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以师德教育为重点)、学历教育、科学教育(培养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科研能力);指导青年教师过三关:师德关(献身教育,为人师表)、教学关(教学能手)、科研关(出科研成果,做研究型教师);要求青年教师三达标:一年教学基本功达标、三年课堂教学质量达标、五年科研能力达标;对青年教师开展常规教研活动、“365天读书活动、周教研活动、老带新活动。
5、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进修和提高,每年安排1-2名专业骨干教师出国学习或进修,每年安排不低于教师人数1/10的专业教师参加“四新”培训或国家级培训,安排20%以上的教师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确保年培训经费在教师工资的8%以上。
6、建立和完善教师到企业顶岗锻炼制度,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深入基层、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每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专业实践2个月以上,大力提高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技能水平,支持教师尽可能多地考取各类“职业资格证书”,促使教师向双师型、复合型方向发展。
7、按学年度评选“名师”、“青年学科带头人”、“青年教学能手”,按学期开展“专业教师技能比武大赛”和“课程改革评优”等活动,鼓励教师争先创优,提高教师队伍业务素质。”
8、积极引进人才,特别是“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简称“三高”)人才充实教师队伍。对引进教师,必须进行严格考核,实行责任制。
9、设置兼职、流动教师岗位。积极聘请教科研机构、企业和事业单位具有高水平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科研和培养青年教师中的作用。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表
单位:人
年
份 |
教职工 |
专任教师按职称分 |
专任教师按学历分 |
引进和培养 |
外
聘
兼
职
教
师 |
自
然
减
员 |
合
计 |
其
中
专
任
教
师 |
高
级 |
中
级 |
初
级 |
无
职
称 |
硕
士 |
本
科 |
专
科
及
以
下 |
合计 |
其中:高学历、高职称、学术带头人 |
2005年现状 |
347 |
210 |
40 |
90 |
45 |
35 |
6 |
156 |
48 |
8 |
3 |
26 |
2 |
2006年 |
360 |
225 |
42 |
110 |
40 |
33 |
8 |
170 |
47 |
15 |
5 |
28 |
3 |
2007年 |
372 |
240 |
55 |
125 |
35 |
25 |
10 |
190 |
40 |
15 |
6 |
30 |
2 |
2008年 |
390 |
260 |
70 |
140 |
30 |
20 |
12 |
210 |
38 |
20 |
8 |
35 |
4 |
2009年 |
406 |
280 |
85 |
150 |
25 |
20 |
14 |
230 |
36 |
20 |
8 |
38 |
5 |
2010年 |
416 |
295 |
95 |
170 |
15 |
15 |
16 |
249 |
30 |
15 |
6 |
40 |
4 |
(三)教科研水平
“十一五”期间学校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工作,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育才、科研强师之路。为此学校将采取下列措施促进教科研工作的开展。
1、进一步作好教科室行政机构的建设工作,完善教科研四支队伍,即教科研领导管理队伍,教科研专家顾问队伍,教科研骨干研究队伍,教科研群众研究队伍。组建产教研领导小组,切实抓好产教研工作。
2、引导教师立足课堂,在开展公开课、观摩教学、评选优质课、课件制作比赛等教研活动中,把教师的文化素质、教学艺术的提高和教学实践融为一体,使教师在有理性指导和互相切磋的实践与研究中不断提高。
3、学校将健全完善教学科研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设立科研基金,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教师立足本职,围绕教育教学搞科研,表彰、奖励教学科研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争取“十一五”期间,获得10项省级教学科研课题立项和结题、30项市级科研课题立项和结题,每年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篇以上,努力争取获得省市科研成果奖。
4、实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参加各种学术研究会议,学校对各学科研究方向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对参加学科各个发展方向研究的青年教师在职称评审、职务评聘上予以优先考虑。
5、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成为教学财富,鼓励和支持专业教师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他们著书立说,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
6、在学生中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定期举行科技论文、科技作品、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在师生中形成良好的科研风气和习惯。
(四)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1、主动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建立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专业体系。
学校将紧密结合沛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设置和调整专业,围绕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服装制作与营销,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财务会计、旅游与饭店管理、化学工艺、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领域,在现有四个市级、二个省级中职示范专业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工业与民用建筑、旅游与饭店管理等有较大发展潜力、前景广阔的省级示范专业。紧紧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开发和建设为现代农业服务的设施蔬菜、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等专业。切实建立起具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专业链和专业群,同时,加大实训基地创建的投入,创建一个国家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两个以上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形成培养人才新优势。到“十一五”末期,达到中职重点专业12个以上,高职重点专业4个以上,形成以中职办学为主体、高职办学为努力方向的办学格局。
组织行业协会、企业界、教育界、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经济部门的专家参与,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充分发挥好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本省、本地区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的调研功能,定期进行人才需求市场调查和预测,适时调整专业建设规划,实现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良好办学模式。
针对专业建设方案,加大实验、实训设备投入,完善实训车间功能,实现每个专业都建设有相匹配的实习车间,每个专业都有1-3个校外实训基地。
2、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目标,推进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突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响应江苏省深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方案,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每年投入课改经费12万元以上,建立完善的课程开发、更新的制度与奖励机制。合理选择、整合各专业理论课,使基础课与专业课、理论课与实践训练课、职业能力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逐步趋于合理,建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率先建成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专业实验点,带动其他专业课程改革全面进行,争取建成江苏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实验学校。
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的改革,广泛应用多元化、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融合。
实现学生学业、毕业、就业达到“零距离”对接。加强职业资格认定工作,“十一五”期间,校内设立国家职业技能培训点和国家资格技能鉴定站,相关专业工种达4—5个。使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技能培养、学生就业、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时,除毕业证外,还能拿到1-3个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实现学生优质就业
(五)办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我校将继续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加强教师在教学各个环节工作的落实,大胆进行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教学改革,形成教师爱教会教、学生爱学会学的良好教学风气。
1、积极探索适合各专业特点的教学模式。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才竞争的形势,遵循教育规律,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并认真贯彻落实。逐步完善学校《教学管理细则》、《毕业实践环节管理办法》、《常规教学规程》、《实验课教学规程》等,使学校教学工作规范有序、有成效。
3、坚持期中教学检查制度,狠抓课堂教学五个环节的落实。每学期的第九周,以教研室为单位,对教师在备、教、批、辅、考五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融专业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为一体,强化实践性教育环节,加强校企联合,请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学生的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保证实验、实习课的开出率,提倡多开结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加大建设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力度,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加强毕业实践环节的过程管理,安排好学生毕业前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6、重新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包括实验教学大纲,推广使用校本教材,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更具针对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7、学习教学理论,转变教学思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
8、积极改善教学条件,加强资料室、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加强教学设备的建设,实现每一位教师一台笔记本电脑,每口教室都有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教师科研、教学和学习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
9、确保毕业生全面符合岗位要求,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5%以上,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达98%以上,中级以上达70%,毕业生就业工资不低于1500元/月。
(六)学风建设
1、在人才培养中,强化学生市场经济意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竞争能力、创新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科学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逐渐与国际教育接轨。
2、围绕建设良好学风,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丰富多彩的活动,特别是要培养学生“勤奋探索”的品质和强壮的体质。要进一步严格对学生的管理,使学生形成遵纪守法的自觉意识,基本杜绝考试舞弊及其它严重违反学校纪律的情况。
3、建设一支编制健全、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学生工作的有关规章制度,使我校学生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方面有新的提高。充分发挥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技能,使其更好地协助德育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4、按照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要求,积极从事新世纪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探索出一条与新时期学生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学校将通过制定有关激励措施并安排专项经费鼓励德育研究工作的开展,争取获得国家级德育工作立项课题并结题。
5、建立健全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会组织,积极发展学生社团组织,积极开展学生才艺大赛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的适应社会能力。
(七)校园基础建设
校园基础设施分年度建设规划表
单位: m2
|
2005年现有建筑面积(m2) |
2006年新建数 |
2007年新建数 |
2008年新建数 |
2009年新建数 |
2010年新建数 |
合计 |
教学行政用房 |
教室 |
11800 |
|
|
|
2000 |
2000 |
15800 |
实验室 |
5580 |
2300 |
|
|
2000 |
|
9880 |
专业实训室(中心) |
1800 |
|
|
|
|
|
1800 |
图书馆 |
2571 |
|
|
|
|
1500 |
4071 |
教学办公用房 |
3800 |
|
|
|
|
|
3800 |
行政办公用房 |
3600 |
|
|
|
2000 |
|
5600 |
本项合计 |
29151 |
2300 |
|
|
6000 |
|
37451 |
投资金额(万元) |
3498.2 |
230 |
|
|
600 |
3000 |
7328.2 |
生
活
用
房 |
单身教工宿舍 |
2800 |
|
|
|
|
|
2800 |
学生宿舍 |
10480 |
2900 |
2500 |
|
|
|
15880 |
教工食堂 |
1300 |
|
|
|
2600 |
|
3900 |
学生食堂 |
2600 |
|
|
|
|
|
2600 |
本项合计 |
17180 |
2900 |
200 |
|
2600 |
|
22880 |
投资合计(万元) |
2061.6 |
260 |
|
|
200 |
|
2521.6 |
其它
用房 |
附属用房 |
2019 |
|
|
|
|
1000 |
3019 |
投资金额(万元) |
161.6 |
|
|
|
|
80 |
241.6 |
运动场 |
投资金额(万元) |
200 |
|
|
铺设塑胶草坪200 |
|
|
400 |
用地 |
占用面积 |
124062 |
|
|
|
|
|
124062 |
投资金额(万元) |
3720 |
|
|
|
|
|
3720 |
(八)设备资产
设备资产、图书建设规划表
年度 |
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元) |
生均设备值(万元) |
普通图书(万册) |
生均图书(册) |
电子图书(片) |
设备图书经费投入(万元) |
2005年现状 |
1400 |
0.36 |
7.5 |
23 |
500 |
156.08 |
2006年 |
1480 |
0.32
|
8 |
24 |
1500 |
3.5 |
2007年 |
1700 |
0.38 |
9 |
25 |
2000 |
4 |
2008年 |
1800 |
0.43 |
10 |
25 |
3000 |
4.5 |
2009年 |
2015 |
0.50 |
13.8 |
26 |
4000 |
5 |
2010年 |
2115 |
0.53 |
15 |
27 |
5000 |
6.5 |
说明: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图书“十一五”期间共需资金5308.5万元,校园绿化、亮化、美化共需400万元。沛县职教中心将通过三个渠道解决以上资金,即省、市政府专项资金资助、银行贷款和单位自筹。三个渠道解决金额规划如下:1、省、市政府专题资助1500万元;2、县配套资金800万元;3、自筹资金3408.5万元。
(九)强化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管理之路,创一流的办学效益。教育要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现代化,而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是人的管理。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在过程管理的指导思想,管理工作要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人才培养,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使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干部“四化”标准,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建立一支事业心强,政策水平高,团结、奉献、精干、求实、开拓进取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我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2、健全教代会制度,坚持集体决策、民主监督、校务公开。
3、加强教职工队伍的管理。结合我校实际,深化以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改革,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4、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体系。依“法”治教,理顺内部关系,“十一五”期间,在修订和完善原有各项教学管理制度的同时,将制定以下规章制度:(1)《教师常规教学规程》;(2)《教师基本工作要求及考核标准》;(3)《“青篮”工程方案》;(4)《专业(课程)建设责任人工作条例》;(5)《教研室工作考核评估标准》;(6)《教师以老带新工作条例》;(7)《关于加强见习教师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5、建立教研室工作评估体系,启动教研室工作评估;进一步推行专业(课程)建设责任人制度;进一步进行教研室的调整和教研室之间教师的整合,做到人尽其才;
6、建立教学质量的监控体系和教学过程的跟踪机制。教学过程涉及许多教学环节,而重中之重的环节是课堂教学环节,因此,教学过程的跟踪主要是监控课堂教学过程。为此,今后将在已有的管理规范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日历、教师工作手册、学生作业动态地监控教师的教学过程,建立起教学过程的跟踪机制。
7、强化学生管理。认真落实《学生管理规定》,着重抓学风建设、文明行为规范教育。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活动,确保毕业生质量。
8、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各学科教师的智能优势,主动同有关学校、科研机构、学术研究团体、人才交流市场、用人单位联系,广开门路,努力开拓多种形式办学途径,增强创收能力,提高办学综合效益。
四、规划的可行性
起草本规划之前,学校组建了调研工作经,工作组成员深入企业、社会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地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起草了《沛县职教中心“十一五”发展规划》讨论稿,并提交学校党委、行政办公会和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讨论、论证,最后一致认为该《规划》实事求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推进沛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必要性。适逢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好机遇,又有各级党政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及全县人民的大力支持,加之沛县职教中心现有340多名团结进取、开拓创新、勇于改革的教职工,我们坚信沛县职教中心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2005年11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