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被喻为个体心理发展的“暴风骤雨”时期,为帮助中职生科学认识自身心理特点,2025年10月30日,我校心理健康中心心理老师杨帆,为综合基础部开展了一场关于青春期心理危机与大脑规律的专题科普活动,为学生揭开情绪波动背后的“生理密码”。

活动中,杨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颜色测试”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以最快速度喊出文字的颜色,而文字内容与颜色往往不一致(如“黄”字用红色书写),许多学生出现“喊错”情况。杨老师借此解释,这一现象源于大脑处理信息时的冲突,而青春期学生的大脑发育特点,更易导致类似的“认知与行为失衡”。
他进一步讲解,青春期大脑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前额叶皮质、杏仁核和海马体三大区域。其中,前额叶皮质负责情绪调节、冲动控制和自我管理,但其发育成熟速度慢于处理情绪的杏仁核,导致学生容易出现情绪反应激烈、做事冲动的情况,即“情绪油门踩得狠,理性刹车跟不上”。同时,海马体作为记忆与情绪关联的关键脑区,也在青春期快速发育,使得学生对情绪相关的记忆更为敏感。

结合《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3~2024)》,杨老师强调,青少年心理问题常伴随多种并发状况,如近半数抑郁症患者同时有焦虑障碍,超三成存在睡眠障碍,而了解大脑发育规律,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接纳自身情绪,减少“因不理解而产生的自我否定”。他举例说明,当学生因小事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可通过“暂停30秒”“深呼吸”等简单方法,给前额叶皮质“反应时间”,避免冲突升级。

活动最后,杨老师呼吁学生,青春期的情绪波动并非“性格缺陷”,而是大脑发育的正常阶段,关键在于学会利用科学方法调节。此次科普活动让学生从生理角度理解自身心理状态,为他们应对青春期情绪挑战提供了全新视角。
撰稿人:杨帆
摄 影:杨茗
审稿人: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