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

心灵驿站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德育之窗 > 心灵驿站
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心理委员专题培训
2025年10月13日 19:16:09 作者:小编 点击:


为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专业素养与实操能力,充分发挥其在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暖心使者作用,我校20251013开展心理委员专题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心理健康中心专职心理教师杨茗老师主讲,围绕心理委员角色认知、常见心理问题识别及应对策略三大核心内容展开,助力心理委员筑牢校园心理健康第一道防线

 心理委员培训1.jpg

培训伊始,杨茗老师通过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研究成果引入,强调助人就是助己,让心理委员深刻认识到自身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在角色认知环节,明确了心理委员作为心理观察员”“知心伙伴”“信息沟通桥梁活动组织者的多重定位,同时着重强调了安全、自愿、保密及保密例外的工作原则,明确不诊断、不独自处理严重问题等伦理规范。

在常见心理问题识别模块,培训用阴雨天闪电暴雨的生动比喻,清晰区分了常见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差异。通过表现+生理+行为三维度分析法,详细解读了学业压力、人际困扰、情绪波动三类典型心理感冒的具体特征,如学业压力下的作业拖延、头痛失眠,人际困扰中的社交退缩、食欲变化等。同时,明确了绿灯、黄灯、红灯三类心理信号的判断标准,列举了考试失利后短暂情绪低落等常见问题案例,以及提及消失”“离开等字眼的危机信号案例,帮助心理委员精准识别风险。

心理委员培训2.jpg 

应对策略讲解环节,聚焦倾听-回应-报告的标准流程,传授实用技能。在有效倾听方面,引入“3F反馈法,通过事实陈述、感受询问、跟进支持三步法,引导心理委员精准理解同学需求;在正确回应方面,对比红灯话术绿灯话术,倡导共情式、赋能式、资源链接式回应,避免否定情绪、空洞安慰等不当表达;在及时报告方面,明确了持续两周情绪低落、成绩骤降等黄灯信号的观察上报要求,以及自伤预备言行、极端退缩等红灯信号的立即干预流程,并强调不评判、不保证、不主动的避坑原则。

培训尾声,杨茗老师寄语全体心理委员:我们不是拯救世界的超人,但可以是递纸巾的伙伴、听碎碎念的树洞、暗夜里悄悄点亮的小星星。此次培训有效提升了心理委员的心理健康知识储备与实际应对能力,为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心理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

撰稿人:杨茗

摄影:杨帆

审稿人:李明